查看原文
其他

5件拟获奖的网络消息好在哪?附参评材料及原文

长江传媒研究 长江 2022-11-24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正在公示,“长江 ”微信公众号继续推送拟获奖的公示作品供大家赏析学习,今日选择其中拟获奖的5件网络消息作品。这些拟获奖的作品好哪里,欢迎留言互动。材料均来源于中国记协网公示。


前两日的推送链接:1.这件一等奖,好在哪?;2.这6件拟获奖的作品,好在哪?


1.《除夕夜,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紧急出征驰援武汉》 作者:集体(宋明亮、李东航、柳刚、任旭);编辑:孙智英、魏兵;载中国军网2020-01-25 00:47;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公示二等奖


作品简介 1月24日晚,正值除夕夜,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派出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坐军机出发,得知这一消息后,军网编辑部值班人员也在当晚立刻汇集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出征的消息,综合整理他们在除夕夜紧急出征驰援武汉的内容,第一时间报道了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我军医疗队搭乘军用运输机连夜出征的情景。集中展现了在家家户户看春晚的除夕夜,最美“逆行者”迅速集结奔向新冠肺炎疫情较为严重的武汉的壮举。


全媒体传播实效 作品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刻,除夕夜当晚,我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医疗队迅速集结、快速出动,奔赴武汉的情况,引起受众广泛关注。同时,文字稿件还配上子弟兵出征的现场视频与图片,引起广大网友纷纷在社交媒体转发关注,进一步凝聚了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正能量,给予了军民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心,全网点击量累计1000万+。


推荐理由 该作品在聚焦突发新闻事件和网友关注,发挥网络媒体平台的聚合优势,通过撰写文字消息,搭配图片、短视频等内容及时制作和推送,第一时间传递了全国军民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强大信心和正能量,充分展现了军队战斗力,有良好地全媒体传播效果。

初评评语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出诊”,这是号令之下的紧急“出征”!读毕,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全景式群像扫描让我们感受到“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慷慨使命感,“摁满请战书的红手印”让我们触摸到革命军人的激昂血性!此稿的新闻语态充满节奏感,写出了出征队伍饱满的精神状态。


附原文


除夕夜,大家都在家看春晚,一群最美“逆行者”出发了。


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派出3支医疗队共450人24日晚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坐军机出发,于当晚23时44分全部抵达武汉机场,25日将正式加强到武汉地区指定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较多的地方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医疗队迅速集结,快速出动


军队三所大学接到任务后,迅速部署落实,紧急动员。从接到援助武汉通知,到医疗队伍完成抽组,陆军军医大学仅用了6小时,随后组织紧急动员和安全防护培训。


由海军军医大学组建的150人的医疗队,在万家团圆时集结完毕,告别家人从虹桥机场乘军机赴武汉参与防疫救援任务。

空军军医大学143名医护人员24日晚乘坐空军1架伊尔-76飞机从西安咸阳机场紧急起飞,午夜时分,医疗队安全抵达武汉。


医疗队员有抗击非典、援利抗埃的实战经验


医疗队分别由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每支医疗队150人,分指挥组、普通患者治疗分队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分队,配备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控制科、重症监护室等医学专家,他们中有不少都参加过小汤山抗击非典,援非抗埃的经历。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由该校第一附属医院毛青教授担任重症组领队,作为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所长,他在抗击非典、援利抗埃一线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来自附属西京医院、唐都医院、空军986医院,涉及呼吸、感染控制、重症医学等多个科室,医务人员均具有丰富的防控治疗传染性疾病经验,其中一些还执行过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



万家团圆之际,医疗队搭乘军用运输机连夜出征


24日(除夕)23时44分,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飞抵武汉,投入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救治工作中。据了解,空军航空兵某师派出3架军用运输机,连夜分赴上海、西安、重庆执行医疗队员和医疗物资器材紧急空运任务。


(中国军网综合解放军报,人民陆军、当代海军、空军发布微信公众号报道)


2.《姐弟俩放下35张钱共300元留下一封信转身离开,“武汉只是生病了……”》,作者:姬娜;编辑:杨丽、范丽娜;载三秦都市报秦闻APP 2020-02-08 20:01,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公示三等奖


作品简介 民族团结一家亲,守望相助见真情……两个少数民族的孩子,疫情期间一个小小的善举,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大爱精神和必胜信心。


2020年2月8日15:30时,一男一女两个少数民族小孩(姐弟),带着一个上面写有“急转武汉”的白色信封,急急赶到陕西省沣东新城三桥新街派出所值班室窗口,要将每人积攒的150元压岁钱和零花钱,35张,共计300元,请求警察叔叔帮忙交给疫情严重的武汉。


两个孩子的善举感动了值班民警汪警官,他立即联系公益大使温西顺要转交这笔捐款。被这份温暖深深打动的温西顺,全然不顾自己残疾的身体,第一时间赶到派出所并当场联系三秦都市报-秦闻记者。看似一个小小的善举,在疫情时期彰显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守望相助见真情”的主题,记者敏感捕捉到这个新闻点,在积极联系省青基会转交捐款完成两个孩子心愿的同时,着手采访快速发稿。


稿件通过三秦都市报客户端秦闻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引起强烈反响,一对姐弟给武汉的一封信“火”了,包括CCTV13新闻直播间、凤凰网和中国民族报在内的全国几十家媒体,先后对此进行转发或者跟进报道,战疫情小爱汇成大爱,疫病无情人有情。两个少数民族孩子的善良和温暖,影响和感动了许多人,大家纷纷捐款捐物,不少孩子也捐出压岁钱,他们用爱心呼应姐弟俩的善举,用实际行动为武汉助力加油。


全民抗疫,孩子自发参与。该则网络消息,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有完整的新闻要素,小小信件以小见大,朴实动人,标题有网感。


全媒体传播实效 2020年2月8日,秦闻APP首发题为《姐弟俩放下35张钱共300元留下一封信转身离开,“武汉只是生病了……”》的网络消息,阅读量5.1万,点赞量109。随后,记者根据全媒体各平台的不同性质,把稿件进行了不同的制作并分发,2月10日,三秦都市报在A8版头条位置刊发《姐弟俩送来积攒的300元钱  “我们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的报道。在第三方平台三秦都市报官方微博上,配以文字和全媒体封面海报进行发布#抗击疫情  希望同行#,阅读量10万+。


通过多平台呈现后,两个孩子的善举感动了许多人,更多人加入助力武汉的爱心队伍中:兄弟俩戴着口罩,把78张现金共300元,交到派出所,希望帮忙捐到湖北……爱心接力就这样拉开序幕。最终,善款通过陕西希望工程特别行动活动转捐给湖北。


期间,三秦都市报秦人矩阵公益记者微信公众号,以这对姐弟俩捐款的故事点题并发布爱心榜单,“抗击疫情  希望同行”捐款很快超过379万,物资超过300万,全国数万人参与,专家学者为此发表评论员文章《疫情面前,纯善之心必胜》。


推荐理由 这则网络消息以小见大,通过姐弟俩及其一份小小的信件,体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守望相助见真情的真挚情感。


初评评语 该文字消息报道了13岁姐姐和10岁弟弟为武汉抗疫捐款的事件,以小见大,反映了新冠疫情期间,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全力抗疫的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稚嫩的童言童语格外真实动人,作品用侧写方式,把有零有整的捐款故事表达得有悬念,有张力,以情感为线索,把举国大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附原文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首席记者 姬娜 实习生 张嘉怡)13岁姐姐带着10岁弟弟,把积攒的35张压岁钱、零花钱共计300元和一封信交给警察叔叔转身就走,信中说,“武汉只是生病了,祖国和我们依然爱它!”


2月8日15:30左右,沣东新城三桥新街派出所值班室窗口来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女孩伸手在办公桌上放下了一个纸包:“叔叔,请帮忙把这个交给武汉。”


话音刚落,两个孩子就转身离开了,值班民警汪警官拿起一看,原来是一个自制的白色信封,上面写着:“急转武汉”,信封里还有一沓钱。


汪警官立即跑出去喊住两位小朋友,和他们一起返回清点了钱数,询问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得知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姐弟俩就把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搜集起来,每人150元,要捐给武汉人民。


这些钱最大的票面是50元,最小的是两张5角面额的,总数300元。



信封里还有一封写给武汉人民的信,信里说:“2020年(除夕)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武汉这个字眼,就走进了全世界人们的心底……武汉人民战斗在疫情的最前线,作为一名中华儿女,在这天寒地冻的季节里,我和弟弟献上自己的一丝绵薄之力,我坚信武汉可以胜利!我坚信与疫情对抗的中华儿女可以胜利。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白衣天使加油!”


“武汉只是生病了,祖国和我们依然爱它。武汉加油!”


汪警官是一名山区助学的志愿者,他立即联系了陕西公益大使温西顺,要转交这笔捐款。


温西顺赶到派出所,了解了相关情况后,被孩子的爱心打动,他当场联系与三秦都市报全媒体联合开展“抗击疫情 希望同行 ”公益募捐活动的省青基会理事长乌钢,转交了这笔捐助,满足了孩子的心愿。


记者了解得知,姐姐叫马含越,在沣东第二中学上初一,弟弟叫马翰玉,在沣东五小上五年级。


温西顺说:“这不仅仅是捐助300元的事情,这是全民抗击疫情之力量的具体体现!”



3.《32岁的“高工”笑了!甘肃214人通过“绿色通道”晋升高级职称》,作者:魏娟、王梓懿;编辑:李晓君、田丽媛、杨艳霞;载甘肃日报客户端 2020-12-02 10:52,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公示三等奖


作品简介 2020年11月,甘肃省召开2020年第三次人才职称特殊评价(答辩)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通过答辩,破格获得高级职称。记者采访得知,甘肃率先在全国制定出台了《甘肃省特殊人才职称特殊评价暂行办法》,为优秀人才职称评审开辟“直通车”,不受学历、资历、台阶、论文、身份等限制。随后,记者采访了32岁酒钢集团职工梁克韬获得高级职称的经历,以此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了甘肃  “英雄不问出处”的人才评价政策,解读了这一政策吸引一大批优秀青年才俊到甘肃建功立业的长远意义。


全媒体传播实效 本篇新媒体图文消息在甘肃日报客户端(新甘肃客户端)刊发后,多家央媒及省内外媒体客户端、网站转载转发,引发线上线下热议,对外展现了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引人、留人、用人上的满腔“诚意”。稿件文字精炼,生动详实,以小见大,体现了新媒体消息的特色和传播优势。


推荐理由 甘肃省启动实施的特殊人才职称评价体系,使优秀人才有机会在职称评定上更有获得感。该篇报道从一个人的故事切入,反映了这一政策的实施背景、意义,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体现了甘肃在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推进人才政策创新、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等方面的创新思路和政策。


初评评语 作品以小见大,展示了国家简政放权后,甘肃省打破唯学历、资历、台阶、论文、身份等方面的限制,发挥人才评审机制的“指挥棒”作用,使更多“身怀绝技”的特殊人才获得高级职称。下放的不仅仅是权力,改变的是许多人的一生,让一线技术人员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附原文


新甘肃客户端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魏娟 见习记者王梓懿)对于酒钢集团职工梁克韬来说,这是十分厚重的肯定——近日,年仅32岁的他顺利通过甘肃省人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成为集团最年轻的正高级工程师。


梁克韬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是甘肃省于2018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的一项人才工程——甘肃省特殊人才职称特殊评价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14人通过这一政策获得高级职称。


梁克韬毕业于东北大学,2011年进入酒钢集团牙买加阿尔帕特氧化铝公司。参加工作9年来,他和团队不断致力于生产技术的创新,累计创造产值5000余万元,实现利税700余万元,曾获省级专利奖二等奖。“我们集团3万多名员工中,正高级工程师只有五十多人,能够晋升正高级职称,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后我一定会继续加强学习,为企业多作贡献。”


为全面释放人才活力,甘肃以开放的“胸襟”和敢为人先的魄力,在职称评审上打破常规,面向省内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从国内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少数民族地区引进的人才、新兴产业人才以及“身怀绝技”的特殊人才等,在政策上实行“全破”,不受学历、资历、台阶、论文、身份等方面的限制,且不占单位高级职称岗位限额,支持优秀人才将“论文”写在陇原大地上,把成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英雄不问出处”。这一政策发挥了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树立了西部欠发达地区鲜明的人才评价导向。今年以来,全省已引进8555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得益于这一政策,甘肃涌现出省内职称史上多个第一:酒钢公司一线技术工人杜均成为第一个“工人教授”,秦安县农民靳志强成为第一个“农民教授”,酒泉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浩宇成为我省第一个30岁以下的正高级工程师……


全省特殊人才评价组的专家之一、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韩少平说:“按照一般性评审程序,高级职称的评选指标不多、时间较长、流程复杂,特殊人才的评价方式打破常规,对一线优秀人才给予激励和肯定,用成就感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对于经济欠发达省份而言,真是一个好机制。”


4.《河北:全国首部反对餐饮浪费地方性法规今起实施》,作者:赵娇莹、张登峰、王日成;编辑:董亚青、张琳、曹玉光;载长城网2020-11-01 13:00,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公示三等奖


作品简介 这则消息的突出特点是“现场式解读法规”,它聚焦反对餐饮浪费这一厚重主题,新闻切入,突出现场,融媒表达。


2020年11月1日,全国第一部聚焦治理餐饮浪费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规定》正式施行。当天,记者深入到餐饮企业、机关学校等客观记录法规施行首日的情况,同时采访了河北省人大常务会法工委负责同志,对法规出台的意义特别是其中的亮点——破解”于法无据”的尴尬,为治理餐饮浪费焦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法治方案。


消息刊发时还配以短视频、新闻图片等,增强了传播效果。


全媒体传播实效 消息在长城网、冀云客户端、长城24小时客户端、“学习强国”河北学习平台等同步刊发,总阅读量达10万+,对法规的推行以及在全社会形成更加浓厚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荐理由 河北省在全国率先通过立法确立餐饮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为国家层面的相关专项立法提供了实践基础。这篇消息高点站位挖掘新闻内涵,从“餐饮名人”、企业、监管部门和百姓等视角进行现场探访和生动解读,凸显了这一事件的背景和意义,新闻性、传播力强,特别是在网站刊发、推送,配以精道的短视频,更增强了报道的现场感。


初评评语  作品从全国首部反对餐饮浪费地方性法规实施切入,用全国道德模范刘洪安的一天开始,既讲新规出台背后的故事,也讲新规实施带来的变化。这篇作品让很“硬”的政策新闻“软”下来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附原文


长城网11月1日讯(记者赵娇莹 张登峰 曹青 王日成)今天凌晨4时,位于保定市隆兴路上的“油条哥”快餐店,全国道德模范刘洪安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因是周末,来吃早餐的市民少了很多,“我们根据客流量来准备食材,今天就比平时少一半,为的就是从源头避免浪费。”


“油条哥”刘洪安(右一)提醒顾客珍惜粮食。长城网记者 王日成 摄


作为河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刘洪安曾多次就制止餐饮浪费提出建议并在自家店里积极践行。“我注意到今天是河北省反对餐饮浪费的法规实施的日子,相信通过法律约束,会有更多人养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好习惯。”


刘洪安提到的法规是《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全国第一部聚焦治理餐饮浪费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今日起正式施行。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周英介绍,《规定》共37条,内容涵盖政府部门职责、餐饮主体行为规范、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社会自律、规范公务用餐、加强学校管理、强化消费监管、加强网络管理等问题作出明确要求。“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破解餐饮浪费焦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法治方案。”


近年来,和全国各地一样,河北省治理餐饮浪费成效显著,但讲排场、比阔气等不文明的消费现象仍屡见不鲜,有关部门在治理过程中也常常面临“于法无据”的尴尬。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立法工作专班,展开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最终,《规定》在今年9月24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获表决通过。


“11月1日中午,石家庄某饭店服务员正在为顾客打包。张登峰 摄


这之后一个多月,记者曾到省内多家餐饮单位、机关及高校食堂走访调查,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规定》有了广泛的社会知晓度,对制止餐饮浪费起到了积极作用。


记者今天在石家庄学院食堂看到,各个档口均有小份菜、半份菜售卖,学校还开展“光盘送水果”活动,倡导学生节约。“现在每餐剩饭量已从过去一桶多降为小半桶,主要还是汤汁。”食堂管理员田小坤高兴地说。


石家庄学院食堂里悬挂着醒目的反对餐饮浪费的宣传标语。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摄


但在石家庄市建华大街一家自助餐厅,记者看到仍有顾客剩下了不少食物,一些顾客对服务员的劝导置若罔闻。


“《规定》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还需在落实上下功夫。”河北省商务厅副厅长安静介绍,目前,省商务厅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检查指导、专项整改、评估验收的程序,分领域、分行业、分阶段在全省开展治理餐饮浪费专项行动。


5.《跨越80多年的守望相助!南京捐赠抗“疫”物资驰援拉贝后人》,作者:田梅、黄欢;编辑:任松筠;载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2020-04-18 10:07,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公示三等奖


作品简介 稿件主题重大、意义深远。这篇全网独家稿件关注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之时,南京城积极响应、向远在德国的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及海德堡市捐赠抗“疫”物资的暖心故事。由于南京这座博爱之都、和平之城与拉贝祖孙跨越80多年的特殊情谊,使得该稿在众多抗“疫”主题报道中独树一帜。记者采访扎实、文字凝练。4月初,托马斯?拉贝急需抗疫物资的消息,经中国驻德大使披露后,南京市政府、机构、企业等第一时间筹集物资并送上包机。记者克服疫情期间采访困难,连续半个月独家跟踪采访,并在当日凌晨时分获悉并反复核实航班落地信息,最终通过凝练而又充满感情的消息形式,还原了全球战“疫”的大背景下这场极具特殊意义的跨国救援。在抗“疫”传播中引爆正能量,传播中国好声音。南京物资抵达后,中国驻德大使专门致信托马斯?拉贝,火速驰援,这场跨国援助圆满落幕(详见交汇点后续报道《从南京开始的“爱心接力”在海德堡顺利完成》)。无数网友点赞,称“守望相助、战疫必胜”“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最暖心的跨国援助之一”。


全媒体传播实效 稿件在交汇点新闻客户端首屏发布后,第一时间被人民日报微博全文转发,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2小时就有16.8万新浪微博网友在线讨论,引爆点赞评论转发。当天上午,人民日报客户端首屏重要位置、微信,新华网、中新网等央媒,以及南京发布等官媒全文转载,央视新闻、人民网、中新网、中国日报、中青网等央媒积极跟进报道,引发强烈社会反响。稿件还以矩阵形式发布,形成极佳的全媒体融合传播效应。在新华日报、新华报业网等发布后,全国众多纸媒及各大网站纷纷转载,美国《侨报》等全文转载,《欧洲时报》等外媒关注报道此事。稿件还在抖音等社交媒体形成长尾转播效应。据不完全统计,全网总阅读数超3.7亿。


稿件入选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全国第五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正能量文字作品”。荣获2020年度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


推荐理由(自荐)这则消息是战“疫”题材中极具特点的佳作。既报道南京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义举,更体现跨越80多年后,在全球战疫背景下中德两国共克时艰、守望相助的跨国情谊;记者采访扎实、文字凝练,打动人心;融合发布、传播效果好。独家稿件第一时间被人民日报等众多央媒新媒体平台首屏重要位置转发,新华日报等平面媒体刊发,全国各大网站及抖音等社交媒体转载。在抗“疫”传播中引爆正能量,传播中国好声音。


初评评语 记录一座城的温度,叙述一群人的情怀。这条“暖新闻”巧妙地在新闻事件与历史背景的衔接中,将南京这座城市的善意和善良进行充分刻画和表达,借助新闻语言把个人话语与国家话语相联结,将国际友好人士拉贝的个体经历与中国的社会变迁相联结,新闻张力十足,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附原文


交汇点讯 中德两国国旗上方,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和海德堡古桥巍然耸立,两只大手跨越国界紧紧相握。图案中央,“并肩战疫,南京与你同在”的字样格外醒目。北京时间4月17日17时33分,一批贴有暖心标识的抗“疫”物资从南京飞抵德国柏林,下一站:海德堡!捐赠物资清单上,受赠方一栏填写着“托马斯·拉贝”“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等。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当下,一段时隔80多年,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跨国情谊有了温暖延续。


4月初,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通过央视新闻连线,讲述了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医生托马斯•拉贝紧急向中国求助抗“疫”药品一事。托马斯•拉贝的祖父约翰•拉贝,在南京可谓妇孺皆知。他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曾与其他国际友人共同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拯救了20万中国人的生命,因此被称为“中国辛德勒”。多年后,身为“南京荣誉市民”的托马斯•拉贝将祖父所著《拉贝日记》南京卷原件捐出,续写着这座城市与其祖辈的友好情谊。


如今,这位德国医生的求助信息,不仅惊动了大使,更惊动了万里之外的南京城。不管是药品,还是口罩、防护服,只要是拉贝孙子急需的抗“疫”物资,南京都会鼎力相助!


“都说‘滴水恩、涌泉报’,更何况他们家对南京城有大恩!”江苏柯菲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引林闻讯后立即行动。得知德方所需药品自己企业并未生产后,他第一时间联系同行,辗转从上海一家药企购得600瓶药并全部捐赠。“按疗程所需药品计算,目前筹措的至少可救治1500人。”


除了药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也紧急行动。一场特殊的跨国援助在南京有序展开。短时间内,620瓶指定药品、200套防护服、30000只口罩等筹措到位。除向拉贝先生及家人进行捐赠外,南京还向海德堡市政府、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捐赠医疗物资,帮助他们尽快渡过难关。



筹集所需物资、核实产品资质、完善各项手续……10多天来,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争分夺秒,要把南京人的这份心意尽快送达。在两地来往航班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们积极沟通,联系江苏赴德援助包机,打通了物流运输渠道。


闻及此事,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教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生感动地说:“80多年前,拉贝先生在南京保护了无数生命,这座博爱之都与和平城市不会忘记这样的国际友人,此番南京人用自己的方式驰援拉贝后人,也让这段穿越世纪不曾褪色的情谊翻开新的篇章。”


(田梅  黄欢)



公示期间,社会各界可通过电话、传真、信函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表意见。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将认真受理,按照《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规定对有关举报进行核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评委会主任会议决定。


相关阅读:这届中国新闻奖91位评委都是谁?


这些拟获奖的作品,好在哪,欢迎留言互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